八百亩。
这个政策草案在新科官员中一公布,便引发了轩然大波。这六千多新科官员,寒门子弟甚少,多数都是官宦子弟或者地主豪绅之后。
一百亩耕地,对于普通自耕农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奢望。
在当前的生产条件下,只要风调雨顺,每亩地能产粮两百到三百斤,一百亩地,每年能产粮两万到三万斤。
对于普通人家而言,莫说有一百亩地,便是有二三十亩耕地,都足以满足一家所需。
但对于地主阶级而言,一百亩地,那又算的了什么!
自古以来,中国的有钱人家就喜欢买地。当然,以往的买地,都是以购买耕地为主。手中耕地越广,钱粮越多,依附于名下的佃户和家奴越多,势力也就越来越大。
历朝历代,买地并非有钱就能搞定的。有钱人都想买地,普通人家都视田地为性命之本,轻易不会卖地。因此豪门各种设计陷害、迫人卖地之事,屡见不鲜。
而普通自耕农一旦失去土地,就只得沦为佃户或家奴,甚至变成流民。
世人常言,千年世家常有,却无千年王朝。
东晋时期,民间有云:“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固然有王导等人才辈出之因。但其家族能屹立不倒的根基,却在于其家族坐拥良田过百万亩,佃户及家奴近十万之故。
弘农杨氏也坐拥田亩过百万亩,势力极其庞大,隋文帝杨坚本非弘农杨氏之人,为了坐稳帝位,都要搞一出认祖归宗之策,入了弘农杨氏的家谱。
兰陵萧氏,更是历史上延续的时间最久,影响力最为长远的家族。萧氏初祖便是汉朝丞相萧何,其家族传到东晋时,与司马氏一同迁到了江南,为当时南朝&;quot;四大侨望&;quot;,贵不可言。
隋唐时期,萧氏家族人才辈出,曾有“两朝天子,九萧宰相”的辉煌成绩。而萧氏家族所控制的土地,在鼎盛时间达到两百多万亩。
这些世家能延续千年,固然有其文化底蕴,但其家族占有土地之广,积蓄的钱粮和依附的势力,才是其延绵不绝的根基。
对于地主阶级而言,土地改革,无疑是断了他们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