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景陵(4 / 5)

脂砚记 凤鸣燕北 4062 字 2021-01-06

谦仅娶妻一人,妻死后,终身不再续弦,也无媵侍。他的一生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往事?

画中女子手摇刺绣团扇,而扇上所绣的是海棠树下,兰花丛中,两只蟋蟀活灵活现,纤毫毕现,绣工材质皆实乃上品。

画作右上角题诗:“妙颜慧心赛婕妤,棠荫教子胜孟母”。还是明宣宗的题跋和字迹。孟母教子、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吴贤妃所教导之子,不正是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

看到这里我更加肯定,吴贤妃绝不是一般的皇妃,否则如何能得皇帝御笔亲题,而且比喻为洛神、班婕妤、孟母,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

至此可断定,藏头诗中的妙棠,自然应该是吴贤妃的名讳无疑。那么吴贤妃的本名就是吴妙棠,她的父亲是吴彦名,三个妹妹的名字依次是吴妙香、吴妙音、吴妙清。

图中室内装饰简约,墙壁上挂的图正是宣宗的《唐苑嬉春图》,现也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中五只形态各异、娇憨可爱的猫,考证意指朱瞻基成年的五个子女:朱祁镇、朱祁钰、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常德公主,正合寓意。

墙下一方桌案上,放着一副画,上面是一株海棠树,树上繁华似锦,而地面上花瓣正被一个女子用一个花瓣颜色的粉色香囊收集。画的右上角题了宋代才女张玉娘的诗: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霜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画中案上的一方砚台更是让我震惊万分,正是激起红学界关注的“脂砚”!

之前我在文献中仔细研究过,因此绝不会有误。砚身圆润,呈近圆形又微似椭圆形,似海棠果形状,上端两个海棠果叶左右分披,隐约能看到一句镌刻的“红颜素心”。

我恍然大悟,墓碑上面悬着的椭圆砚台灯就是这个海棠果形状的脂砚。

明宣宗朱瞻基独爱海棠,南京故宫与北京故宫多植有海棠,而且举世闻名的宣德炉(以明宣宗的年号宣德命名)中很多就是海棠形态的。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品“明代宣德窑青花转枝海棠花纹小盖罐”,主要纹饰即为转枝海棠纹。罐底一圈莲花纹更是映衬得海棠花纹圣洁美丽。

为何明宣宗独爱海棠,是因为另有寓意吗?那么,这墓室地宫中的海棠果形状的脂砚是特意为之吗?

砚台旁边是一只红匣,一侧刻着一首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另一侧刻着张玉娘的另一首诗,就是史载她曾亲手为心上人沈佺做了一个香囊,并在香囊上绣的一首诗《紫香囊》: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诗中的“天孙”,与曾为嫡子嫡孙的“皇太孙”朱瞻基是一个巧合吗?(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亲长子,明成祖朱棣的嫡亲长孙,又曾由朱棣下旨封为皇太孙。)此处,引用此诗,或许别有深意。

张玉娘自幼饱学,敏慧绝伦,尤其擅长诗词,被比作东汉才女班昭。她的《兰雪集》两卷,留存诗词100余首,称为李清照《漱玉集》后第一词集。

然而她才多而运蹇,未尽其才,含恨而逝,一生充满了痛苦与坎坷。

她与沈佺自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互赠诗物。沈佺赴京应试,玉娘不仅资助沈佺,还赠诗《古别离》表达别离之情。沈佺回诗一首:

“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后来,沈佺在返乡与玉娘团聚途中去世。玉娘听闻死讯后,悲痛万分,绝食而亡。沈佺与玉娘一对神仙眷侣,情深缘浅,终究没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