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郡,虽不惧各方势力联手来犯,可孤悬在外的两郡十三县之地,可就未必能扛得住各方势力的围攻了。
结果也不出王翦和秦政的预料,和魏宋明三国开战之后,西海和山阳两郡,果然优先遭到了魏宋明三国,以及嬴州本土势力的围攻。
对此,王翦和秦政虽早有预料,却也没有什么不太好的办法解决,只能命章邯镇守西海郡,命狄青镇守山阳郡,尽可能的守住这两郡之地。
同时,王翦也将率领五万步兵,两万水军,以及十万秦协军,共计十七万大军,单挑魏宋明三国以及十几路嬴州本土势力联军。
魏、宋、明三国,以及嬴州的本土势力,为驱逐大秦而爆发的大战,按理来说跟吴国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吴国也是嬴州的一方大势力,整个嬴州的势力都参与了进来,吴国自然也就不能独善其身。
吴国站在中原三国这边,则中原三国胜算大增,可若是站在大秦这边的话,那对于中原三国来说,可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
所以,中原三国以及大秦,都在竭力拉拢吴军,想把吴国拉入己方阵营。
秦国还好一点,就算不能把吴国拉拢过来,起码也要让吴国保持中立。
可魏宋吴三国就要激进得多了,竟然逼吴国站在自己这边,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吴国一旦拒绝,就立即将吴国在嬴州的地盘吞并的准备。
明国在嬴州的地盘,主要分布在本州岛东部,以及四国和北海道两岛,大部分都是无人的蛮荒之地。
魏、宋、吴三国在嬴州地盘,在被他们祸害之前,在算是嬴州的精华地带。
可是和大秦的情况一样,他们的底盘也并不是全部相连。
魏、宋、吴三国在嬴州的地盘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也挨的比较近。
所以,一旦魏宋明三国联手攻吴的话,吴国将处于绝对的劣势,甚至都没有还手之力。
目前,吴国在嬴州的领地已被魏宋明三国封锁,一旦吴国拒绝加入三国阵营的话,就会立刻遭到魏宋明三国以及嬴州本土势力的瓜分。
这也是贺齐无法遵从孙权的命令,将嬴州驻军和吴协军带回吴国的主要原因。
吴国在嬴州共有一万五千驻军,以及四万五千吴协军,而这六万大军分别由左右都督统领。
右都督是贺齐,负责镇守吴属本州领地,而左都督吕蒙,则负责镇守九州岛的吴属殖民地。
贺齐是孙权的人,而吕蒙却是孙策的人。
吕蒙的运气要比孙武、孙膑等人好点,并没有被孙权直接一撸到底,而是被了流放到了九州岛,担任吴国嬴州左都督一职。
吕蒙也和贺齐一样,既收到了孙策和孙权来信,也收到了魏宋明三国的威胁,同样也无法将手中的军队带回吴国。
可吕蒙却做出了和贺齐完全相反的决定。
贺齐担心吴国在本州地盘,会被魏宋明三国,以及嬴州本土实力瓜分,所以不得不选择加入了反秦联盟。
相比于本州的贺齐,吕蒙在九州的处境,可就要安全的多了。
首先,吴国在九州南部的地盘是连着的,并不想本州的地盘那样,这一块那一片,所以就算魏宋两国来犯也有自保之力。
其次,九州岛的东瀛本土势力较弱,最强的岛津和大友和岛津两家,也分别被秦吴两国所收复,并不用担心东瀛的本土势力的反扑。
也正是因为这两点,再加上吕蒙知道贺齐肯定会加入反秦联盟,毕竟他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如今的吴国正处于分裂状态,而且还遭到了楚国的入侵,若是在这个时候还得罪大秦的话,那东吴也就彻底孤立无援了。
所以,为了不彻底得罪死大秦,吕蒙选择以孙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