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清净地,庄严无上道。
唐肃玉按约定,将《金刚经》全篇囫囵说出。
讲至卷末,他不由的停顿许久,竟有些不住回味。
经文典籍,本就有互通之处。能流传下来,令无数信众开悟,其微言大义,稍稍诵读就能有所感悟。
僧众们无一例外,沉浸其中,不断对照、印证自身,精益佛法。
原本参悟过半本经文的圆慧大师率先向他行礼,口中称赞“吾师”。
余者皆心悦诚服。
唐肃玉止住他们的赞美声,笑道:“小子所知甚少,不过复述诵读,经文释义还需大师们自悟。”
“正好卷尾四句佛偈,正是重中之重,且听小子道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而今因果还差一句解答,不知由哪位大师提问?”
在场最年轻的法字辈,除去道济外,至少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如今看着小娃娃谈经论典,总有种虚浮之感。
倒也怪不得他们,背诵和理解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唐肃玉讲《金刚经》,全程干巴巴不带个人色彩,语句精炼无可指摘,很明显就是背诵的经文。
但矛盾的是,石碑佛问认可他的答案。
只是真空生妙有这个境界,除去圆觉、圆慧,只有圆智接近这一境界,对他的答案其他僧众都是一头雾水。故而谁也不敢开口询问,免得浪费机缘。
圆觉住持见无人回应,走上前来,将手中善念佛珠递出:“唐施主,此乃佛门七宝所制的善念佛珠。”
“其上由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交替,是半个甲子前老衲接任住持时所得。”
“往后每日诵读《法华经》,一遍圆满拨动一颗,21颗轮转一周,如今已轮转已过千次。”
“还望施主收下。”
他的脸上神情庄重,眉眼里带着几分乞求。
唐肃玉若是真娃娃,倒也能毫不顾忌的收下。
只是他毕竟有岁月在神魂上,知晓一旦接过,又是一桩因果。
不知怎么,他想起二见泰山娘娘时,娘娘说的话:
道家讲少欲,清静无为,是要顺从天地道理而行。佛家讲为善,讲来世法,是要求欲有底线,未来不绝。
两教根本,都是劝人向善,提升道德心。
他愿意承担万民因果,实行心中计划,又何惧眼前情形?
“小子谢过圆觉大师。”唐肃玉接下善念佛珠,细细打量七宝,感受其中蕴藏的佛理,“大师佛法修为高深,不弱于我师。”
“若有什么我能帮到的,大师不必顾虑,但说无妨。”
“说不得,世尊正看着呢。”
圆觉双手合十,躬身施礼,丝毫没有佛门魁首的架子:“世尊在上,弟子愚钝,不知何为无上深妙禅?”
问题答案自然不是唐肃玉能想到的,他不过是无情的复述机器。
“一句佛号,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声相依,久久功纯。”
“念到妄想脱落,自然寂照现前,可谓‘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是故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阿弥陀佛。”
听闻此处,圆觉不自知地流下泪来,他跌坐在地,又哭又笑道:“慧智无错,念阿弥陀佛!是老衲心不诚、念不纯、六根难净、六尘污浊。”
“老衲错了!世尊如来,诸部菩萨,弟子知错。”
场上圆字辈围上前,想要唤醒住持。
圆慧则悄然过来,和唐肃玉讲述一段故事。
当初慧智和尚投奔无能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