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作战,其实就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攻城部队发起千百次的进攻,就是一个量的积累,一直到登上城头,完成质变。
如果没有投石车的助力,平江营想要要登上城头,这个量变的过程可能就会很漫长,甚至是永远也无法达成质变。
但投石车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生生地轰开那些貌似坚固无比的防御,为攻城的部队最为强大的助力,正因为如此,平江营仅仅只用一天多一点时间,就已经攻破了蜀军严密把守的城墙,成功地杀入到了西陵城内。
当然,这也和蜀军的战略退却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平江营攻破城墙之前,蜀军已经被投石车给折磨地精疲力竭了,面对魏军如潮的攻势,他们确实也是难以抵挡,选择性地放弃,也完全是在预料之中的事。
平江营攻破城墙之后,也并未遭到蜀军的强力反扑,正常的城池攻防战中,就算是进攻的一方登上城头,也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防守的一方必然会拼死地发起反击,利用人数的优势,将登城的攻方人马给挤下去。
往往到了这个时候,才是攻守双方打得最为激烈的时候,进攻的一方必然是全力以赴,想要扩大战果,能在城头上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寻找机会,打开城门,让更多的人马杀入到城中。
而防守的一方,也必定是不遗余力,疯狂地发起反击,要力挽狂澜,拼死也要守住阵地。
这个时候的战斗,双方短兵相接,在狭窄的城头上展开殊死的肉搏,战况自然是无比的惨烈。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时候的战斗,才是攻城战之中最为扣人心弦的时刻,谁的战斗力更强悍,谁的精神意志更顽强,才是主导这场战斗的关键因素。
所以说,寻常的情况下,那怕攻方的军队攻上了城头,守城的一方也不会放弃,必定会做最后的顽抗,那怕最终的结果无法改变,但他们战斗的决心也不会轻易动摇。
不过这次的西陵城攻防战,却显得有些另类,当魏军的士卒冲上城头之后,蜀军几乎放弃了抵抗,纷纷地溃败逃离,让魏军很是轻易地就控制了早已残破不堪的城墙。
其实对于蜀军而言,放弃就是一种解脱,否则他们就算是拼死拼活将魏军给打下去,紧接着需要面对的,又将是一番火海石雨。
在魏军投石车无休止的打击之下,蜀军的防御力量不断地被消耗着,对于蜀军来说,这就是的一个无底的坑,不管蜀军投入多少的兵力,最终都会被无情地吞噬掉。
和投石车对战,蜀军是没有丝毫还手之力的,在战场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样的通用法则,和投石车对抗,是完全不起任何作用的,那些超远距离上的投石车,蜀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法子去破坏,只能是被动地挨打。
如果魏军一直持续地使用这种手段攻城的话,蜀军的所有兵力,都会逐渐地被投石车所蚕食掉,伤不起,真得是伤不起啊!
这样的一种不对等的战斗,蜀军注定是一个输家,魏军完全可以不慌不忙地将它打成一个持久战,不断地消耗蜀军的有生力量,如果蜀军一直得不到增援的话,就目前西陵城内的守军,根本就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迟早会被消耗一光的。
所以当魏军攻上城头的时候,蜀军并没有像正常交战那样拼死抵抗,阻止更多的魏兵登城,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了后退,将城头的阵地放弃掉,然后纷纷地弃城而逃,向城内进行撤退。
魏军一旦攻上城墙,投石车的攻击也就戛然而止了,原本投石车在这场战斗之中起到了作用就是辅助进攻,魏军攻上城去,投石车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至于城内的目标,投石车就鞭长莫及了,接下来的巷战,平江营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了。
随着蜀军的大举溃退,魏军也就很容易地控制了城墙和城门,他们迅速地打开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