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沧桑,曲折,懊悔,抢钱,报官(2 / 4)

类的,那个女人很会哄人,将温家表妹哄得团团转。所以,我们认为那个女人送所谓表哥上京赶考只是借口,温家应该是她准备下手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先去查了离温家村比较近的新平县,但是,查了许久,一直到了三月,没有查到线索,所以我们决定动身前往云县,没想到,云县官府的巡逻队如此多,即使过了宵禁也有负责夜巡的官兵,我们不想引起官府的注意,不得不先从郊外查起,刚查到北郊时,借住在北郊一个农户家中,没想到,隔壁的林氏族地,竟犯了大罪,被官兵包围起来,那农户怕惹祸上身,连夜要将我们赶走,我们当时因为找不到线索,非常气馁,当夜徒步离开云县,最终决定回家修整一段时间。”

“回到崔家村,我们聚在一起整合探查的线索,当崔家小妹听到我们讲述温家表妹所遇到的事情时,她提出了一个我们一直没注意的点,那就是,那个被我们当场是借口的‘送表哥上京赶考’的表哥,她说如果那个女人现在已经有了新的目标,那这个所谓的表哥,很有可能就是最新目标,并且送其上京可能是借口,送他下黄泉才有可能是真的。听了崔家小妹的话,在下有些不解,问了为何,崔小兄弟告诉在下,那个女人就是用正当的借口,哄骗他兄长上山,然后他兄长才出了事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听到这话,在下心中一惊,如果她也是用正经的理由,劝二郎上山,那么,她又是如何保证,二郎也会如崔家长兄一样,从山上滚落呢?我们此前,未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并且,这方面我们并不专业,难以摸到真相。”

张姓青年说到这里,十分懊悔,他们带了崔小妹出去,要是当时就与她探讨情报,现在就不用如此,一波三折。

要是他们探查的速度,再快一点,就好了。

“有了新的方向,我们决定再探云县,只呆了十来天。我们先是从上京赶考的读书人中,排查过去。这些读书人,实在是太能花钱了,为了吟诗作赋,还搞什么曲水宴席,连茶水都是贵得不行,想靠近他们,从他们口中套话,实在太难了,我们费尽盘缠,才勉强得知,他们大部分人都上京赶考了,但是,都落榜了,家产不丰的才回云县,有钱或者有靠山的则托关系,找京城私塾,继续备考了。要想排查起来,太难了。花光了银钱,在云县又找不到合适的活计,我们不得不回乡了。”

“崔小兄弟担心错过这次机会,再找那个女人,就难了,回到崔家庄,当即卖了一半良田,凑了盘缠,重返云县。但,不知为何,云县正排查严密,我们担心那个女人在城内有眼线,所以,我们决定走水运,乔装成商贩进入云县,只是我们并无货物,未免被人起疑,我们往箱子里塞了许多石头。”

“虽然扮做商贩入城,但是我们盘缠有限,又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所以我们找了个偏僻便宜的客栈。这一次,我们有了经验,不再正面去见那些读书人套话,而是扮做小二、脚夫,从侧面打听,得到了一些新的线索。原本我们将梨庄的那个书生,排除在外了,因为梨庄的流言,是那书生攀附权贵,抛妻弃母。但,当我们得知其妻子的身份,是其表妹。我们就立刻联想到了,那个女人哄骗温家表妹的借口是‘送其表哥上京赶考’,这线索立刻都对上了。我们原本当日就要去梨庄找那个女人,只是,我们在凌云道的一个成衣店,发现了那个女人的绣品,成衣店的掌柜,在我们的追问下,死死咬定那是他女儿的绣品,我们觉得不对劲,便跟踪他回家,几番探查后,才得知,他女儿根本不会刺绣,但是,与他女儿定亲的那户人家,找儿媳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会刺绣,所以,他和他女儿使了这个计谋,花大价钱,买断了那个女人的绣品,借口说是那女儿自己绣的,等他女儿嫁入夫家,那个女人会扮成他女儿的贴身侍女,跟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