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 吊胃口的人最讨厌(2 / 3)

电也带动了第一波涨薪与招聘。

珅自方面紧随其后,那边的老总也并不软,孤注一掷,这家名为珅科的公司同样开始冲刺,这位始终名不见经传,略显神秘,这次也拿出了老本儿。

令人惊讶的是,科电这次并无什么太多的举动,华长青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不知是胸有成竹还是不愿参与豪赌,抑或是资本上无法支撑了。

面对这个情况,最为兴奋的就是业内搞技术的人员了,动辄上千元的薪金已经秒杀司局级干部,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机关里的人离职,甚至是大学讲师、副教授都会为之所动,陈延睿运用自己的资源,争取到了与电院的合作,也就是俗称的做实习,做项目,算是临时用工,无论是北方电院这个组织,还是参与的教授和硕士生博士生,都将获得不菲的报酬。

珅科见状也不落人后,与沪电达成合作。

科电依然没有动作,该咋地咋地,现在这一边反而成为了最神秘的。

算算时间,华长青这边也搞了一年多了,从一开始目标就是电厂自动化,他有底子,也确实有底气这样。

生死存亡,你争我夺的拉锯战愈演愈烈,一场技术与程序猿的盛宴燃起,这也许确实是一场残忍的盛宴,但无疑对于国内自动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明确利益的促使下,每个从业者都犹如打了鸡血一般,行业巨大的薪金优势,无疑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吸引更多的学子。

就连公关营销方面,三家也都比着劲儿往北漠公司跑,往自动化司跑,你请客吃了顿饭我也不能落下,你负责安排接待了一次会议我也得勤着点儿。

就在这个时候,北漠机组评标也落下帷幕,厂商的人退去,评标组开始进行最后的综合评判。由于参与人数太多,都是行业领军人物,北漠又是贾老爷下文件要抓的大工程,同时电力部和北漠两方面又没给过任何明确的偏向,这次评标也是少有的实事求是,看实力,看价格,看诚意。

对于这三家厂商而言,何尝不是一场赌,沥沥落落小一年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只求风调雨顺。

这天下午,虽然早过了下班时间,北漠公司却没人走,他们都知道今晚要定标,要有说法了,虽然跟大多数人没太直接的关系,但大家这次真的都很好奇,到底谁能中标。

与之前的各种招标不同,这次三方势均力敌,尤其是领导方面没有任何偏向,庞大的团队进行评标,结果真的很难预料了。

张逸夫同样坐在办公室中,他自己也不知道谁会中标。

是唯唯诺诺,什么都答应,却藏着自己主意的日本人。

还是沉稳老练,不过分表达的瑞典人。

或者是直言快语,坚持原则不愿太多让步的德国人?

北漠的标,对于他们而言同样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标,通过这一次的合作,在未来中国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与更新换代中,中标者必将得到不小的优势,更何况三溪就在眼前,这次的技术合作如果行得通,对三溪本身就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可以说他们能就一些看似不讲道理的条件妥协,本身看的也是包括三溪在内的未来,张逸夫也是依仗着这一优势尽量争取更多的利益。

可以明确的是,不管是谁,在中方立场来看,都是一块垫脚石,用资本铺出来的垫脚石,也正是资本之大,才能让他们甘愿成为一块垫脚石。

可即便是垫脚石,张逸夫也希望尽量是一块稳定舒适的垫脚石。

全公司都沉默着,等待着定标的消息,令张逸夫想不到的是,其中竟然有一些人收到了一定的好处,任务是第一时间把定标消息传递给外面的某人。

在落后的通讯与传媒环境下,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项目对于这三家公司股价的影响,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