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老粗难治国,亲子欲篡位!(2 / 3)

幽玄轮回劫 江枫客栈 111 字 2022-10-02

使李从珂。

李从珂本姓王,出身镇州平山民家,自幼丧父,与母亲魏氏相依为命。乾宁二年(895年),李嗣源率军攻取平山,俘虏魏氏母子,并将魏氏纳为妾室。魏氏之子年已十岁,被李嗣源收为养子,取名为李从珂。

李从珂成人后,他身长七尺有余,端谨稳重,沉默寡言,而且相貌雄伟,勇猛刚毅,深受李嗣源喜爱。

后来,李从珂随李嗣源南征北讨,以骁勇敢战著称,颇得晋王李存勖的称赞,他跟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都是李嗣源的猛将和亲信!

为了除掉李从珂,他矫造诏书,唆使河中牙将杨彦温寻机驱逐李从珂。

长兴元年(930年),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趁机关闭城门,不许李从珂入城,逼其返回洛阳。

李嗣源将李从珂召回朝中,同时命药彦稠率军讨平杨彦温。

安重诲又唆使宰相论奏,追究李从珂失守之罪,想趁机除掉李从珂。

李嗣源驳回了宰相的奏议,只命李从珂赋闲在家。

后来,禁军将领李行德、张俭向李嗣源弹劾安重诲私募士卒,整械备装,图谋不轨。

李嗣源非常担心军人掌权,因此,他竟然以诬告之罪将李行德、张俭等诛杀和灭族!

但从此之后,李嗣源对安重诲起了猜忌之心,因此,李嗣源命范延光同任枢密使,以分散安重诲的权力。

长兴二年(931年),安重诲被解除枢密使职务,外放为河中节度使,随即又以太子太师之职致仕。

后来,李嗣源又怀疑安重诲有异志,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让他监督安重诲,并让步军指挥使药彦稠率军前往河中。

李从璋到达河中后,他率甲士包围安重诲的府邸,用铁挝击杀安重诲夫妇。

随后,李嗣源又下诏为安重诲定罪。

安重诲事件让李嗣源对大唐朝廷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最终他认为,朝廷的颠覆力量来至于藩镇,以及那些掌握重兵的节度使,因此他默默地展开了他削藩计划。

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欲用“换镇”的方式兼并夏州定难军(治今陕西靖边),结果遭到定难留后李彝超的抵制。

于是,李嗣源马上调兵攻打夏州,但劳师远征的唐军对叛军却久攻不下,最后李嗣源只得妥协,授李彝超为定难节度使。

当时,朝廷久不用兵,一朝出兵却又无功而返,军中流言四起。

为了平息流言,李嗣源竟然下令赏赐那些无功而返的士卒,由于没有正当的理由,士卒从此更加骄纵,同时这种做法也导致了整个唐军系统的军心动荡!

李嗣源即位时,长子李从璟已被元行钦杀害,因此?他封次子李从荣为秦王,并任命为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当时,李从荣已是事实上的嫡长子,并掌管京师政务,又握有兵权,且能与宰相分庭抗礼,种种迹象皆表明李嗣源有以其为继承人的打算。

但当太仆少卿何泽上书请立李从荣为皇太子时,李嗣源却很不高兴的道:“群臣请立太子,看来我应当回河东养老了。”

最终,李从荣只被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未能成为储君。

这件事让李从荣极为不安,担心自己不能继承皇位。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

李从荣入宫探视,见李嗣源已不能抬头,出宫时又听到宫中哭声不绝!

李从荣误以为李嗣源已经去世,次日李从荣便称病不复入朝,在府中与亲信谋议夺位之事!

同年同月二十日,经过周密策划之后,李从荣率牙兵千人列阵于天津桥,准备以武力入居兴圣宫。

事发后,枢密使冯赟、朱弘昭与宣徽使孟汉琼向李嗣源禀报李从荣谋反,并关闭皇城端门,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鹤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