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国的实习表,一群人说商以前都是假的。
这种双标狗行为,是最讨人厌的。
那苏美尔文明以前怎么没发现那么多牛逼的东西,这几年挖出来的新‘老物件’挺多啊!
七千年前还带青色的竹筐都有。
这些东西,明显就是按照龙国历史中古籍记载的东西,在现代现编的。
西方为了打击龙国的文化自信,生编过一些不存在的东西。
一个小小的人类聚落,就敢往历史级文明上编。
后来发现,草率了,编的太少了,太年轻了,编的还不如龙国出土的真东西年龄大。
于是最近几年越编越离谱了。
马河小麦,的确是在中亚率先出现的,但是种植规模远不能够支撑超发达的农业社会的形成,光是这一点,无论怎么编都绕不过去。
林轩讲黄帝才笑着:“之前讲过发明缫丝的嫘祖,嫘祖就是黄帝的夫人。”
“而轩辕是第一代,称之为轩辕黄帝。”
“在人文始祖的记载中,黄帝发明了很多的东西,应该是当时有熊国的那些已经开始进入文明社会的有识之士共同发明的。”
“这辆车,不只是一辆简单的车而已。”
“它也是,丈量工具。”
视频开始播放,这辆车被复制出来后,曾经试验过。
视频就是实验视频。
“这一辆车,每隔一里内部的机械装置会掉下来一粒豆子,这是车辆中最早使用的里程表。”
卧槽,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大齿轮套小齿轮,就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对于那个时代的人类来说,这简直是划时代的发明。
听上去觉得很玄幻,仔细一想,发明出这东西,也不意外。
林轩继续:“轩辕黄帝发明的车,不只是这一种功能,黄帝还发明过指南车。”
掀开红布,指南车出现在展台上。
视频也是实验视频,开始演示指南车的使用方法。
随着车子的转向,指南车上的小人,一直指着同一个方向。
这特么是导航装置?
不是吧,这也太……牛叉了!
原理是什么呢?
这应该是纯木头复制的,只有少量部件用了青铜,古人完全是做得出来的。
厉害啊!
林轩微笑着解释:“这是一套纯木的动能传递装置。”
“利用两个轮子的速差,可以让提前校准好的指南人一直指向南方。”
“轮子速差不同,传递到小人立起来的轴上的力就不同,齿轮转动的频率也不同,左右互相抵消,就会让小人一直在转动。”
“实际上小人是在机械装置中不停移动的。”
“但是因为速差校准就是让它保持指着南方,所以实现了在行进中可以指南的功能。”
“轩辕黄帝在战胜炎帝之后,炎黄部落合二为一,与蚩尤展开了最终大战。”
“但是攻打蚩尤的时候,炎黄部落发现,这一片土地,经常大雾弥漫,导致没法观察太阳方位,分辨不清方向。”
“这种情况下,经常在追击蚩尤的九黎部落时追丢。”
“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利用双轮速差,让小人永远指向南方,以方便在大雾之中确定方位。”
“最终击败蚩尤,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融合,成为了华夏文明。”
林轩也不是只说优点:“不过这辆车的局限性也很大。”
“比如只能在平地上找到方向,如果在山区,因为左右高差问题,就会导致指南方位偏移。”
“比如车的双轮如果磨损程度不一样,也会导致指南偏移。”
“所以只能在平原地区的短距离内指南成功,长距离就会失败,需要每天在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