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心绪难平(3 / 4)

诸天武命 我叫排云掌 4157 字 1个月前

不敢胡乱强出头。

红楼世界的武道天花板极高,下面的武者实力自然不俗。

勋贵们对此心中有数,自然颇为忌惮拥有不少强力武者的势力,中的漕帮绝对属于里头的佼佼者。

自然而然的,由故事情节,想到了现实里的漕帮。

权贵们带着探究的心思,很想弄清楚,现实里的漕帮,是不是也这么蛮横霸道?

想想之前的朝堂争斗,不少听了情节的权贵,心头不由一凛:还真有可能!

那场波及大半朝堂的争斗,才刚刚结束没多久,一些权贵还参与其中,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忘记?

只是没想到,和漕帮有利益交集的朝臣,数目那么多罢了。

另外,他们眼下更关注的,则是漕帮本身的武力。

正好,之前为了争夺淮扬之地的私盐份额,漕帮和淮扬盐商大打出手,露出了不少真实实力。

淮扬盐商手下的私盐贩子,还有自身招募的私人武装力量,可不是说着玩的。其中高手数量相当之多,而且也不缺乏亡命之徒,相当凶猛。

不然,他们凭什么有胆气针对扬州巡盐御史下手?

可就是如此强横的私人武力,却在和漕帮的直接交锋中大败亏输死伤惨重,最后不得不饮恨让出巨大的私盐利益,漕帮的江湖武力之强横可见一斑。

而强横的私人武力,此时却是听了情节的权贵们,相当忌惮的存在。

若是他们和漕帮发生了利益冲突,岂不是有性命之忧?

就算得罪了当今,大不了辞官回乡或者被调往荒僻之处,一般也不会有性命之忧,可得罪了区区一个江湖势力还更加危险,简直就是荒谬之极。

总之,某些和漕帮没有利益纠葛的权贵心中,对漕帮的印象可不怎么样。

‘排山倒海’的还是很吸引人的,不仅只是部分权贵喜欢,就是当今有空闲的时候,也不忘听一听。

皇帝要听说书,自然有宫里的太监出马,用不着请外头的所谓说书先生效劳。

大明宫内相戴权,自然也矗立一旁听了一耳朵。

他自然知晓‘排山倒海’是谁,心中对贾蓉的写作能力,真心佩服得很。

就是以他的见识阅历,每每听到情节,也是忍不住沉浸其中,相当的精彩。

更夸张的是,‘排山倒海’的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和现实的状况紧密相连。

第一部《陈世美别传》,里头可是狠狠的揭露了科举的某些潜规则。当今更是因此派皇室暗探秘密调查,结果叫当今狠狠发了一通脾气。

现实情况比更加残酷,正如猪脚陈世美那样的寒门子弟,想要科举出头相当困难,这是当今很难接受的事情。

最近的几次科举,当今在其中花费了不少心思,做出了不少的调整,目的就是为了给寒门子弟更好的上升通道。

可就戴权所知,效果并不如何。

事实上,寒门子弟若是没有进入书院学习,本身的学识和能力,比起学院学子可要差不少,除非遇到那种天众奇才。

在科举比拼中,自然比不过那些经过特训的书院学子。

按照某次贾蓉和他喝酒聊天时的说法,真要让寒门子弟有更多的机会,那就得将各地官学的作用好好发挥出来,和各地书院争抢最好的生源。

他觉得很有道理,不过却是没有在当今跟前提过。

当皇帝的,其实都没什么耐心。

最喜欢看到的,却是很快就能出结果的好事,而不是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看到效果的所谓‘十年大计’。

说句不好听的,皇帝能不能活到见到成效的时候都难说。

当然,那一部让当今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