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迅速增加,宗室领取的俸饷总数目巨大,禄米拨给的总数远超出国家各地一年的岁供京师的粮食。
国家也因之背上沉重的负担,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一百五十二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三百一十二万石;
河南年财政收入为八十四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一百九十二万石;
成都附近州县土地七成都在王府名下。
只要一个省有一个藩王,那么这个省的粮食就不够,百姓就吃不饱肚子,土地也会全都归这些藩王。
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些王爷,而是他们的孩子。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
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
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不说其他的,大明朝的奉国中尉、辅国中尉数量就足够庞大,这些人每个月都会从朝廷领大量的米粮。
如果仅仅是如此也就罢了,这些人在地方上还大量的侵吞田径用来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
他们传承了二百多年,开枝散叶得开出去多少?
一省土地供养一系藩王恐怕都不够。比较有名的蜀中,蜀王一系在蜀中居然占据了蜀中近七成的土地。要知道,那可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所有的百姓全都是蜀王他们家的佃户,蜀王他们的奢靡生活全靠压榨百姓获得。
大明朝一共实封了六十多位亲王,将近一千位郡王。
最多的是周王府,封了七十二位郡王;鲁王府不算多,有二十三位郡王。
这些郡王又不断的生子,每一个要分出一个大家族。到了今时今日,大明朝朱家子孙,多达一百多万。
朱由校还记得自己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那是什么表情,心里面是一种什么感觉。
看到这些人每年所需要的开销之后,朱由校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还要感谢当年万历皇帝,感谢张居正的改革。
万历时期,因宗室繁衍过巨,遂减岁禄,并限制继承。亲王由旁支入继者,取消旁推之恩。
原为郡王者,除嫡长子外,其余各子仍袭镇国将军爵位,不得进封郡王;镇国将军入继者,其余各子仍袭辅国将军爵位。此外,由郡王入继者,原郡封再袭之例也被取消。
如果不是有了这么一条政策,估计大明早就撑不下去了。
现在张顺提到鲁王,虽然朱由校吓唬张顺,但是心里面知道,这其实真的就是事实。
在山东这个地方,有一个曲阜,还有一个鲁王府,可想而知山东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要知道孔家也不比鲁王府差多少,衍圣公的爵位虽然领的俸禄不多,可是架不住人家地位高,同样是侵吞了大量的土地,与鲁王府也没什么区别。
孔家分支特别多,家族人员也特别多,每个人还都想过奢侈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山东百姓的日子能好过都怪了。
朱由校也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需要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也太难了,头大了一路也没想到办法。
太祖皇帝有一百多万子孙,这一百多万子孙怎么办?
总不能全都发配辽东吧?
或者全都革职查办,治罪杀头?不能啊!
要知道,这些人与福王不同。福王虽然是位高权重,可是他们家还没发展起来。毕竟时间短,家里面的人也少。
不像各地的亲王,有的是自太祖皇帝的时候传下来的,那都传了多少代多少年了?到了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