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初,尹他不停地从西宁的一个村落搬往另一个,就像迁徙的鸟。在西湾和东庄村之间,从一户人家搬往另一户人家。通过在舟山卖手稿挣的钱,让他不用生活在最窘迫的日子里。但是,没过多久,尹他重新回到了西湾简陋不堪的家中。在这里,他可以隐姓埋名,也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不辞而别。他在床上通宵达旦,在随手抓来的廉价练习簿上写小说。有时候他躺着,什么也不做。仅仅在回忆中搜索、打捞、再拼装,直到那些情节与逻辑符合自己的期望。他经常在从岁月长河里打捞出的记忆中,选取一些内容,夸张地加入那些半途而废的小说。《戮日》和《长日尽头》都加入了一些类似打捞出的内容。这样做难免给小说带来不和谐的影响。尹他会写些新的段落,将所有零散的片段魔幻地糅合起来。尹他的房间内堆满了各种不统一的纸张。他有时毫无灵感,有时灵感又突然喷薄爆发出来。他差点因此精神分裂——手稿的顺序杂乱无章,时常丢失一部分。为许多半途而废的小说增添新的废章。他也时常在院子里焚烧手稿,漫天的句子。偶尔,他把手稿给村里那个来自德令哈的少年兰毅阅读——他在兰毅身上看到些许自己少年时的踪影。如果兰毅的反应有任何难以理解的意思,他都会焚毁了重新写。当尹他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感到平静时,他在自己的最后一本小说《祭的庆典》用完了最后一点原始素材。它们依然源于自己过去的生活,对自己的审判。尹他那些被过度打捞的悲惨记忆,疲倦于输送新鲜的血液。记忆的枯竭最终促使尹他再次自我放逐,告别西宁高寨镇,在生命中的最后八年开启新的流亡。在复制的空间内麻痹自身,在虚无中寻找到意义。那些不断重新积累的原始素材、失而复得的记忆、隐忍与宽恕,将曾经的性爱、宗教、遗忘的维度再次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