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早上听到李乙家被偷了那么多东西,我还替他们心疼了一把,很是同情他们。”
“等到去了一趟李乙家,我才发现我的那些同情啊,真是多余的咯!”
话说到这里她突然打住,不是意识到什么话说的不合时宜,而是因为掉了几粒袖子到大腿上,赶紧去捡起来重新塞回嘴巴里。
然后,接着往后说李乙家的事儿。
“李乙家的库房里,还有好多稻谷呢,棉花,五谷杂粮都不缺。”
“就算被偷了百把斤粮食,还有预备送给绣绣家的年节礼,他们家库房里的东西留着过年,过日子,绰绰有余。”
“那些贼啊,要么就是手下留情,要么就是人手不够暂时搬不动,反正啊他们家不缺吃的,晌午的时候招待我们的饭菜老丰盛了,大碗的肉,大盘的鸡,中间生着的火锅里全都是筷子长的鲫鱼,那鲫鱼又肥又大,辣乎乎的,生姜好像不是干生姜,是腌过的咸生姜,口感没那么好,不够香,要是能再搁点花椒粒在里面就美了……”
“打住打住。”杨若晴抬起手,“四婶,你严重跑题了,还是接着跟我说李家被盗现场的事吧!”
刘氏愣了下,又咀嚼了几口嘴里的东西,好像这才意识到自己噼里啪啦一大堆全都在说李家晌午的菜……
“嘿嘿,瞧我,就那点出息,到了人家不记别的就记点吃吃喝喝。”
“我接着说正事哈,咳咳……”
“李乙家的库房在东厢房隔壁,李乙夫妇睡觉的屋子跟库房就一墙之隔,夜里门窗都上着锁。”
“结果那锁还是好好的,可东西就不见了,你说邪门不邪门?”
“嗯,邪门。”杨若晴嘴里敷衍着,心里却在琢磨别的。
门窗在他们看来是好好的,但是在行家那里,一眼就能看出端倪。
有些门锁,根本不需要钥匙去开,更不要拿榔头去砸,行家高手用一根茅草,甚至一根头发丝儿就能将锁给捣鼓开。
“满地的纸钱,看着都吓人,就像平时村里死了人出殡的时候那样,撒得天上地下到处都是。”
“搁李家村那边人的嘴里,大伙儿都说这要真是阴兵,那这些阴兵还真是出手大方!”
刘氏噼里啪啦又跟杨若晴说了许多其实的话,说的最多的就是李家村人的各种传言。
“这事儿啊,咱这边是存疑,总觉得应该还是人为,可晴儿你要是去李家村走一遭,现场感受下那种氛围,再听听村头巷尾那些村民们的所见所闻,你就真的要打消怀疑了。”
“哦?他们那边又冒出啥后知后觉的征兆来了?”杨若晴挑眉,忍着好笑。
刘氏一提这个立马来了劲头,原本以为剥橙子,这下也不忙着剥了,捏着橙子在手里打转儿,坐直了身子跟杨若晴这说起那些听来的预兆:
“就在李乙家被偷的前十来天,据说就有阴兵去李家村踩点了。”
“说这话的是李家村一个打更的老汉,说那天夜里他打着更就看到远远的从河坝上边过来一队人马,那些人一个个都好像隐藏在阴影中,看不清面容,但据那老汉说,那些人走路的步伐一看就是当兵的,只有行军打仗的人才能走出那样整齐划一的步伐,就连先抬哪只脚都一样,不乱半分。”
额……
杨若晴捏了捏眉心,她不得不佩服那个打更老汉的想象能力。
因为这情节这画面,在后世很多影视作品里都能看到,一般都是雨夜,睡到半夜的少女莫名烦躁,起床喝水的时候听到窗外有异响。
好奇心驱使着她来到窗边,将厚重的落地窗帘扯开一条缝。
然后便看到窗外楼下的空地上,迎面走来一队兵士。
这一队兵士行动僵硬,表情怪异,身上佩戴着枪和刺刀,身上穿的军服是二战时期岛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