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到鸡腿里面,用砂锅放在小炉子上煲汤,再搁两把红薯粉丝在里面,这滋味,老好了,能把人肚子里的馋虫一只不落的给勾出来。
重阳节,肯定是要喝菊花酒,吃菊花糕的。
杨若晴把菊花捣碎了,跟麦子粉和糯米粉在一块儿揉,加入去除苦涩的糖,然后调入蜂蜜。
在小锅里刷上油,放入贴饼的磨具。
骆铁匠是打铁的,得空的时候,照着杨若晴画的图纸打造了好几套贴饼和蒸馒头包子的模具。
有为了迎合过年过节的花鸟虫鱼的造型的,还有骆宝宝喜欢的小动物以及水果系列的。
这菊花饼,杨若晴今夜做的就是水果形状。
除了贴的菊花饼,杨若晴还蒸了‘南瓜包’。
所谓的南瓜包其实也是用菊花和糯米粉做的,做出来的颜色,还有形状很像南瓜。
当然了,蔬菜小炒是必备的,骆铁匠送来的是十来条肥肥大大的黄伢鱼。
黄伢鱼是这一带的土话叫法,学名叫啥杨若晴还真没去查过。
不过这种鱼口感真的很好,鱼脖子两边有两根尖锐的往外凸起的大刺,脊背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鱼刺。
除此外几乎是没有其他多余的刺儿。
鱼肉细腻,滑嫩,杨若晴捡了几块白白嫩嫩的豆腐,跟黄伢鱼一块儿烧了两只小火锅。
三家人齐聚一堂,男人和妇人都不分桌,也不用把两张八仙桌拼凑起来。
杨若晴直接取出一只圆形的大转盘,安在八仙桌上面,再往上面铺上干净素雅的桌布。
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满满当当摆了一大桌。
大家围着圆桌周围落座,轻轻转动转盘,什么菜都能吃到,方便,随意。
翠儿也过来了,跟小花小朵一块儿给长辈们摆碗筷,给装饭,倒酒,给小孩子们夹菜……
家宴团聚,好不热闹,就连老孙头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一丝笑容。
酒足饭饱,杨若晴带着几个妹妹们把饭菜撤下去,桌上重新换上了干净的桌布,摆上了各色瓜果点心和茶水。
杨华忠连襟两个陪着岳父大人老孙头说话,孙氏和大孙氏几个在哪磕着瓜子聊着天。
杨若晴看到嘎公今晚情绪好了一些,心里大慰,收拾碗筷都更带劲儿了。
“晴儿姐,我来帮你收拾碗筷。”翠儿走了过来,接过杨若晴手里的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