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问道。
卫异点了点头。应该八九不离十,毕竟丁原可是掌管整个长安的禁军,有了丁原的帮助,获胜的把柄肯定会大大增加。
“很好!老夫早就想惩治这帮宦官了!你立刻去联系曹操,老夫想要当面见他。”
“诺!”
于是卫异立刻联系到了曹操,曹操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喜出望外,连忙去见丁原,结果二人一见如故,在屋外的卫异都能听到他们二人的笑声,于是最终曹操和丁原达成协议,到时候丁原率领全部禁军一起剿灭十常侍。
可是,这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宦官一直是古代宫廷之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汉朝时期则更加的严重,东汉后期,因为皇帝即位年龄都很小,导致宦官和外戚轮番专权,皇帝成了斗争的工具。在不停的内斗之中,汉王朝逐渐油尽灯枯。走向毁灭。
汉朝的宦官有多强大呢?把控政权三十年,接连诛杀两个大将军!
汉朝的大将军相当于军队总司令,是总管汉朝全部兵力的掌权人物,是有实权的,不是小皇帝一样的。但是就是这样的实权人物,在汉末时期还是接连两位大将军兼外戚都因为试图诛杀宦官都被反杀。
第一位是窦武。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后代,在汉桓帝时代逐渐发迹,后来他的女儿被立为皇后,接着汉灵帝即位,窦武被拜为大将军。这个时期的宦官已经只手遮天,朝野上下一片咒骂之声,都期望诛杀宦官。
于是,大将军窦武和太尉陈藩筹谋诛杀宫中掌权的宦官,但是书生作风的窦武不听陈藩的建议,,自认为手握大权,又非常轻视宦官,结果走漏了消息,王甫以及曹节等人先下手劫持汉灵帝,假传圣旨,夺取了一部分军权,窦武被迫集结几千北军但是,无法与劫持皇帝的宦官对峙,兵败自杀。随后被枭首示众。接着窦武和陈藩都被灭族。
窦武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太轻视宦官的力量又做事情没有好好保密,导致宦官反扑,但是还是没有引起大的麻烦,朝廷没有失去控制,汉王朝还能勉强维持权力。
而第二位大将军便是何进,那个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人,再也封不住了,终于把汉王朝带向了深渊,揭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导致后来汹涌澎拜的三国时代的到来。
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年仅三十三岁。
他的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当时只有12岁。
刘宏能登上皇帝位,又是不幸的。
汉桓帝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士人的不平之鸣,遍野的饥民之声,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公元167年,刘儵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建宁元年168年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夏门亭,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
汉灵帝即位后,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腐败了,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夺权,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多惨死于狱中,造成第2次党锢之祸。而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常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杖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腐败到极点。
在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腐败下,人民终于无法忍受,聚众起义。巨鹿今河北涿州人张角兄弟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