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柄于人(3 / 4)

文理纲要》指点儿孙念《四书》,哪得功夫参人?”

过去半个月弘德帝明显感觉到御史台参奏折子的减少,已指派锦衣卫查过一回。

结果这一查发现不止御史台,而是连内阁大臣和翰林学士也都在读《四书文理纲要》,不过这些就没必要告诉莫非了。

莫非闻言一呆:“御史台的人也在读?他们不都已经中过进士了吗?”

“他们的进士又是咱们一样的世袭,”陆炳不屑地说:“儿孙们想做官还不是都得靠考?”

莫非听着有道理,附和道:“大人说的是!”

结果没想抬眼就看到骆炳书桌上摊开的一张《四书文理纲要》——显见得他进来前陆炳正在读,莫非……

感受到下属一言难尽的目光,骆炳给自己挽尊道:“下人听说甘回斋上新书买的。买既买了,我也就随便翻翻!”

莫非觉得上司很不必跟他解释,解释了反显得刻意。

不过莫非决定了,回头他就弄套《四书文理纲要》瞅瞅,看看为啥整个御史台都在看不说,连他的上司也都要看!

“谢翰林也回来了?”弘德帝看到李顺拿来的报告直接问道:“他对他儿子中解元有什么想法?”

已看过报告的李顺道:“据说很夸了一回元大人的为人,再就是担心御史台发难。”

都是些官场家常,弘德帝没甚兴趣,想想又问:“那对他儿子印《四书文理纲要》呢?”

李顺:“据说刚听说的时候倒是很高兴,但看到书封上还印了儿媳妇的名字就特别生气,觉得儿子自毁前程。”

“特别生气?”弘德帝眼珠一转立刻来了兴趣:“谢翰林都怎么生气的?”

“李顺,你仔细说说!”

虽然俗话说“儿子是自己好”。但弘德帝每尝看到谢子安儿子的勤奋上进,难免有些捻酸——他怎么就没得一个这样的儿子?

现终于看到谢子安为儿子生气,弘德帝这心气终于平了,心说果然是“爱之深责之切”,谢子安儿子再好还不是一样招他爹生气?

正如他儿子,每每招他生气,其实不是差,而是他想他们更好!

作为心腹李顺当然知道弘德帝的心事。想着“士为知己者死”,忠心得可以为主子去死的李顺没甚犹豫地掉节操了……

次日一早谢子安去翰林院见到元维拱手道:“元兄!”

元维回礼:“贺喜贤弟,后继有人!”

谢子安苦笑:“不敢当!”

元维笑:“谢老弟,你就别谦虚了。现咱们掌院学士都在奉旨研读贤侄的《四书文理纲要》!”

“什么?”谢子安的下巴砸到了地上——不是说御史台没参吗?怎么也上达天听了?

“元兄,”谢子安请教:“我这刚进京,实不知这话从何说起?”

元维看谢子安真的不知道,便告诉道:“我就比你早一天回来。我也是昨儿听人说大概半个月前皇上御赐了《四书文理纲要》给众皇子公主以及各自的师傅谕旨仔细研读。”

“不是,”谢子安难以置信:“这事怎么上达天听的?是御史台参我了吗?但我昨儿一回来就问了门房并没收到御史台的通告啊!”

元维揣摩了谢子安话里的意思,忽然笑道:“贤弟,你实话告诉我,你什么时候知道你儿子出书的?”

谢子安无奈道:“我说我十月初二才知道,你信吗?”

看着被儿子蒙在鼓里的同僚,元维同情地拍拍谢子安的肩:“我倒是比你早,九月二十六,这书上市的第一天就知道了!”

闻言谢子安能咋办,只能自嘲骂儿子:“混小子!看我这回家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