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多么可爱,让他想止都止不住地笑。
他喜欢童年时代在北方生活的每一道关于美味的记忆,那都是他小时候的味道。他希望她可以和他一样喜欢他小时候的那些味道—
北京还刮着风的时候,我就认识了这个男人,他看上去属于任何内心依然存在幻想的女孩子都会喜欢的类型:威武而细腻,俊朗而豪爽,事业丰盛,重要的是,他依旧年轻。
这是一个生于70年代中后期的伟岸北方男,名叫侯超。
他有个亲密爱人,我不知道她叫什么,他也没有说,他只是说,这是一段自彼此还很小很小就开始的情缘。这里且管她叫“她”吧。
那时他们都在上学,在同一所中学里。他们活得像典型的北京孩子,贫嘴、打架、早恋、无所不干。
那时他身上有着符合女孩子梦想的一切气质—挑衅眼神、邪气笑容、爱打架、讲义气。
他身上亦有着女孩子最恐惧的元素—不安定、惹是生非,还有想法古怪新奇。他是学校里老师头疼、回家后家长头疼的那一名。
那时北方的冬天很冷,食物很贫乏。
尤其是吃不到新鲜的西红柿,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入冬之前,把大量西红柿捣碎装进玻璃瓶子,在蒸锅里加热后,盖上一个胶皮塞密封,就可以保存到冬天了。
家家户户都会储存很多瓶,到了冬天每次做汤的时候加上一点儿,非常好吃。
她很喜欢这种食物,就是光打开玻璃瓶子直接吃,都不觉得酸。他知道她喜欢吃,便教她各种食物游戏,不但好吃而且有趣甚至便宜,比如爆豆子,会在舌头上跳舞的海苔等等,都是他发挥小聪明独创的美食。
她对他也很好,经常从家里偷来他最爱的大白兔奶糖或者话梅糖给他吃,自己只是在一边看。这两种糖在当时都很难买到,许多人家即使买到了也舍不得吃。
他自己吃的时候,经常轻轻咬开分给她吃,或者含上很久很久。
她长得很漂亮,学习也很出色,谁也不明白,为什么偏偏看上了他这样的“小混混”,而且愿意长久地一起走过一生。
侯超说,他自己也不明白,可是他说自己曾经给过她一个承诺,就是“幸福”两个字。
上学的时候没有钱,北方的娱乐活动也是十分贫乏,可是他一直记得那个下雪的冬天,两个穷学生一起手拉手去东四的工人俱乐部看电影—那是他们在一起以来看的唯一的一场电影。
后来她上了大学,他却选择了下海经商。
那时的他知道没有钱的痛苦,比如买不了她想要的一切,所以他觉得自己一定要挣到很多钱,起码能给彼此换取更多快乐。
虽然,彼时的他,对“快乐”的定义还相当模糊。
很多年后,他也已经富起来,至少能给她买得起一枚漂亮的钻戒。
更让他惊喜的是她还没有变,依然如以前一样单纯痴情。甚至,没有嫌弃他的低学历。
为着她小时候最喜欢的味道,为着她依然留恋的校园生活,他在北京交通大学附近开了家番茄火锅店。
锅底就是老北京的那种装在玻璃瓶子里的番茄。
火锅店没怎么装修,用的都是简陋的小桌子和塑料椅子。空间也很小,四个人坐在一起,都觉得紧凑。
他那时在意的,是味道要好。
从开张的第一天起,这家火锅店竟然成了女孩子们趋之若鹜的地方,夜夜爆满。
经营餐厅是辛苦活,他日日忙得透不过气来,她也陪伴着他投入其中。
回忆起来,他说,那时亦可以算是最幸福的时光吧。
火锅店上了轨道后,两人雇了店长,自己渐渐退到幕后,日子也清闲起来。
本来以为清闲下来,可以多在一起亲热,奇怪的是两个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