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终其一生都没得到(3 / 3)

温凉如许 文心z. 3448 字 2021-12-26

圈跟我们不是同一个货币单位的错觉。

谈到这些他总是长长的叹息,说看不见自己的出路在哪,沉重的语气显然是发自内心的焦急和担忧。我说你的事业已经很出色了,薪水也比大多数人都多得多,对比的时候能不能套用一下普通人的标准。

他说,可是我身边的普通人就是年薪几十万的啊。

以上对话来回重复若干次,谁也说不动谁。

而他的目标,也从之前的在北京安家,变成了换一套大房子、让孩子上国际学校这类更需要巨额金钱的项目——因为身边的“普通人”也都拥有这些。

以人群里前1的收入,原本是完全无须焦虑的,但事实完全相反。熬了很多夜,加了很多班,他是没有成长吗?当然不是。

问题在于,“普通人”的标准,随着自己的成长,水涨船高。

所有人都在焦虑,是因为所有人都在和别人比。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不要和别人比,和自己比,和想象中这些年什么都没努力的自己比。

之前那位被裁员后选择送外卖的北大硕士,就看到了另一群“普通人”的艰辛。

当他体验过为了赶时间摔倒在雪地里的狼狈,之前坐在办公室里担忧“上升空间”之类的焦虑,或许会冲淡不少。

这一切是没有白费的。

如今大家都有了各自的阅历,不妨以此想象和代入一下,如果当初的自己没有熬夜做习题,没考上高中和大学,没有努力工作,今天的处境又会如何。

不必有那些灰心的情绪。

一切艰辛都有意义,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

但这意义和回报,只能体现在针对自己的纵向比较。

一旦开始和别人对比,那得出的唯一结论只能是,“我被同龄人抛下了”。

<99.。.99.